韵书
𥰙 𠻗 𦃇 𣮉 𠠍 𢤂 𩧋 𥌛 𩌃 𢾁 𨵈 𩇯 𤪌 𧡺 鬿 𧰙 𪘫 㺿 𢓡 𤇴 𧋘 𥉘 𧡨 𦉈 𨛬 𧢦 𢜽 𡖂 𦝢 𧝋

去声作阳平声

𥝈 𥳊 𦒎 𨘇 𢈶 𢖫 羿 𢘽 𥰰 丿 𩊒 𤤺 𢢞 𡢖 𢰂 𧫚 𩪧 𤹝 𩍘 𣖾 𥉆 𥉻 𩥉 𤫝 𨿠 𢄢 𩏚 𠭥 𢴨 𥄔 浿 𣨶

拼音:jì  韵部:
〈名〉
    (形声。从北,异(yì)声。本义:冀州。古九州之一)
  • 同本义
    • 冀,北方州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    • 两河间曰冀州。——《尔雅·释地》
    • 河内曰冀州。——《周礼·职方氏》朱骏声曰:“地亘今盛京直隶山西河南各府州,淮南地形,正中冀州,曰中土。”
    • 惟彼陶唐,有此方。——《书·五子之歌》传:“陶唐氏,都冀州,统天下四方。”
  • 古代国名。在今山西省河津县东北
  • 河北省的简称
〈动〉
  • 假借为“觊”。希望,期望
    • 吾冀而朝夕修我。——《国语·鲁语》
    • 冀至珠庭焉。——《史记·孝武纪》
    • 释其耒而守株,冀复得兔。——《韩非子·五蠹》
    • 冀三横唯余其一。——《世说新语·自新》
    • 君实或见恕。——·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
    • 冀缓急或可救。——·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  • 又如:冀其成功;希冀;冀图、冀愿(希图;希望;企望)